「匆匆那年我們見過太少世面/只愛看同一張臉」
《匆匆那年》是部關於青春戀愛的電影,說著一群好友、一對戀人,經歷了大家習以為常的高中熱戀和大學分別,經歷了欣喜若狂、痛徹心扉,再成了兩兩相忘。
誠如電影中的經典台詞,「她讓我心疼,讓我想和她許下所有諾言」,這部電影讓我們都回望各自的青春,並感慨萬千;因為透過這部電影,我們見到了自己的青春,都是那樣的楚楚可憐,那樣讓人見了心疼、讓人想許下所有諾言、讓人感到無能為力、讓人在後來做得到的日子裏回望那些做不到的日子,都只能悠悠說一句——「誰甘心就這樣彼此無掛也無牽。」
《匆匆那年》這首歌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,由王菲的歌聲如悠長流水般滑過林夕老師填的詞,彷若就是歲月的腳步,輕巧而不留痕跡;重的是人,是在歲月裏留下殘缺、留下懸念、留下希望可以再用力一些的懊悔。
林夕的填詞搭配著王菲的歌聲,順理成章地溜過了大家的心坎,過得去的、過不去的,都被唱過去了,就像歲月一般;每一個字都值得玩味,每一句話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,而作為從頭到尾參與的你自己,也只能唱過去而已,並不能多做什麼,並不能強留或快走。也正因為如此,這首歌成了經典,讓人時不時就想再聽一遍,把心裏的灰塵清一清,看看最純粹的,對時間的感慨。
莫名其妙又討人歡喜——生命中特別要提的「那年」
到了一定年紀以後,生命中積纂了不少個連續的、無趣的年份,動過了不少轟轟烈烈的念想、見過了不少來來去去的人影,為什麼酒酣耳熱之際,我們總要特特提出「那年」呢?
因為那年,你的生命裏還沒有「不少」這件事,還沒有纂夠,也就還沒有習慣錯過。
「那麼莫名其妙/那麼討人歡喜/鬧起來又太討厭」
很難說那樣的情緒是什麼,當然也就很難說是「見獵心喜」。因為這個「鬧」字,可以知道這句詞的主詞,不是某個特定的人,而是每個青春裏的那份悸動——既莫名其妙又討人歡喜,鬧起來又太討厭。
但也許這就是你見到某個特定的人的情緒了!你並不能確定那是什麼,但這在你的生命經驗裏仍然是很新鮮、很陌生、很劇烈的晃動,甚至難說是否「心喜」,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份看來最「單純」的心動,會在林夕的筆下,成了這樣一串的形容,看來荒謬、感受複雜、行為更是不可理喻。
那些細微和瑣碎,都是我們後來理解的「簡單」,因為我們把日子過大了;只是在日子還小的時候,那些晃動不是被情竇初開給放大了,而是本就是太大的事。
那年,那年是你必須要提的日子;因為你知道,自那之後,你的日子過大了。
相愛那年活該「匆匆」——你竟讓她走過了,甚至是匆匆走過的
「匆匆那年/我們究竟說了幾遍再見/之後再拖延」「匆匆那年/我們一時匆忙撂下/難以承受的諾言」「匆匆那年/我們見過太少世面/只愛看同一張臉」
這首歌用了好幾句以「匆匆那年」為起頭的詞,後面接著的幾乎都是年少輕狂時會做的事——說了好幾次的再見還是要找理由拖延、情急之下給了根本無法履行的承諾、動心到竟打心底相信彼此的「永遠在一起」……
這些都是大家無比懷念的青春回憶,說來稚嫩、可愛;但林夕老師在前面加了「匆匆那年」,寫的便不只是老朋友相聚時,拿過去的稚嫩來取笑的戲謔,而是笑完以後,盯著酒杯不禁失神的惆悵。這便是林夕老師的高明之處,將真正的「大人世界」寫出來,不是現實世界的殘酷、不是夢幻世界的狂妄,所謂有這種老故事、老朋友的「大人」,不是選擇從夢幻世界走進了現實世界,而是走著走著就進了現實世界,心中懷揣著的美好和夢幻,無法強留卻也不曾割捨,為什麼呢?
其實所有的大人們自己不免也有這樣的為什麼。為什麼那年要那麼衝動呢?為什麼會走到現在這樣呢?為什麼就不能忍一忍呢?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珍惜呢?只是,
這又哪來的「為什麼」呢?我們都不能逼現在這個已經成熟了的自己回到過去,把沒做好的事做好、沒愛夠的人愛完,時間是線性的往前,只有在現實中時不時的回望,才能又看見過去的美好——只有看而已,只有惋惜而已。最特別的要提起的那年,你這個長大了的大人啊,也還是想不透;所以這個後來的你,也只能說「那年」的美好,和可惜的「匆匆」了。
「我們要互相虧欠/要不然憑何懷緬」
其實在知曉了生命的線性以後,我們都漸次地原諒了自己,原諒不經意傷了的人、原諒沒辦法做到的事。
沒有過互放的日子,我們也不會成為如今的模樣,時間積纂的就只會是一種新陳代謝;如若沒有互放過的、最明亮的那段時光,就不會有刻下的痕跡,也就不會有所成長、變得成熟,因為你知道成熟的重要性——你並不能辜負心中那個有所虧欠的人了,已經欠得太多了。
對於過往的經歷,最好的懷緬也就只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對於情感、對於生活,用不再衝動、不再不明所以、不再太討人厭的方式去過;你能成為這樣的你,是因為匆匆的那年,因為自那之後,你學會「習慣」愛和被愛,你學會「習慣」來來去去。你會說那就是青春呀!你會說這就是長大啊!
只是你不會說的是——既然我都可以失去你了,我還有什麼不能習慣的呢。
留言列表